Extended Morandi(油画) 90×100厘米 2016年 叶江
100位参展艺术家、275件参展作品,“破折号——2017青年艺术100启动展”之“破局”这个展览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大规模展览了。从策划角度来说,它也给了青年艺术100团队一个巨大的挑战,是一个非常规项目。
青年艺术100成立至今已七载,作为专门扶持推广青年艺术及青年艺术家的机构已成长为堂堂巨木,枝繁叶茂且躯干稳固。一年一度的海选选拔体系已成规矩,每年参与报名的人数量可观,而且影响范围波及全球,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已经概率化地体现了1980年后出生的艺术家的整个生态。而每一年我们要做的就是选出其中的100位代表者和潜力股,并辅以培养推广。面对这数千位报名者、数万件艺术作品,谁也没有能力或者资格一言以蔽之,于是每一年我们都会综合各方面因素考量后,从全球各地邀请10余位知名艺术家、策展人、媒体人、美术馆管理人等聚集在一起,对他们进行综合分析,这是极尽可能保持客观的一种方式。当评委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他们自身的学识和经验也交汇在了一起。配合着每一位艺术家提供的作品图片和文字说明, 经过3至5轮的投票表决,100位当届入选艺术家也就此确定。这100位入选艺术家,各有风格,但也有明确的共性,那就是个人的创作脉络、明确的艺术理念以及稳定的发展方向。
不同于一般展览策划确定展览立意或者艺术家以后再进行展览筹备的流程,基于项目原则,具体的策划工作会在下一个阶段开始,也就是作品挑选。根据评委的指向,平均下来每一位艺术家会提供3至15件作品,这也是开始所说的非常规项目中的一个主要部分,但是在讲它之前,先说说这个非常规的另外一个更主要的部分,也就是展览立意。
相较于过去的6年,第七年,青年艺术100启动展将展览场地从常用的全国农业展览馆迁移至今日美术馆,青年艺术100组委会将这次大展整体定名为“破折号”,继而拆分为“破局”和“转折”两部分,其中“破局”首先是对青年艺术100自身态度的一个诠释,继而是展览呈现。顾名思义,破局是冲破一个局面,转折是转入另一个层面。
许多年前,艺术给人们的感觉必须要傲立殿堂,触不可及,并且艺术家也总给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超凡脱俗的感觉。曾经我们以为一个人要成为艺术家,肯定是会苦熬寒暑,蹉跎数载,才能将人生所见所思炼成一件件惊世之作。然而后来的世界,当下经济、信息、物质极度开放的今天,已经演变成了青年艺术家的全盛时代。丰富的展览形式,高频率的媒体曝光度,大量的网络传播资源,全都有助于青年艺术家的发展。
局,促也。
破之,拓之。
这是从展览策划角度对“破局”二字进行的阐释。不单是破一个局,还贯穿着一个局的形成,承上启下,却不在一个居中的位置,而是起点。
一位青年艺术家从进入校园便开始一步一步建立自己的创作脉络,而走出校园后,则会通过不同的青年艺术机构或者展览来融入这个行业,继而保持一种社交和创作同步进行的忙碌而略有盲目的状态。其实观察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北京及四川、广东地区的展览,原本每个周六日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展讯,已经逐步扩散到周三和周五也有。而原本经常出现的一些空间和画廊的名字,也已经被一些新兴的公寓和社区淹没。乱花渐欲迷人眼。很多事情都是这个样子,你以改变的姿态去冲出一个形式,无外乎又走进了另外一种形式。因此,于艺术家或于机构,在这种形势下,唯有破,才可不受制于境。
青年艺术100从形式上的破是求精。今年的展览场地约1500平方米,相较于2015年三四个小时才能走完的启动大展,场地直接缩小了近10倍。作品数量也从最多时期的每人10件以上降低到了个别艺术家仅有1件展示。简单来说,就是增强每一个人的聚焦点,并且依托美术馆的背景以最大限度制造影响力。
接下来回到选作品的话题。既然破局,就不能再模式化地划分板块,按人归类了。经过组委会对入选艺术家的作品初选,接下来由每位艺术家提供1至3个系列参与到这一项目中来。 我们尝试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把美术馆的上下两层做成了一条线。跟随着整个展厅的空间走向,作品展示内容依次是相关于城市、记忆、幻想、细节、、人物、、本能、理想和行为这些概念。强调作品线除了对整个展览有一个静默的陈述以外,对于被展出的作品来说也起到一个明晰的指向作用,更容易帮助艺术家突出作品内容,也更能帮助观者读懂作品。
说回来,整个展览都和人本身相关,从视觉化可以看到的空间事物等转化成记忆,再由记忆演变成幻想以及其中的细节点再过渡到上,然后深入到人类的再去窥探本能,由本能的感受演变出理想化思维和本能的行为,这样的一条线,完全围绕着人开展。尽管每一件作品都会阐述不同的艺术家或他们不同的理念,但是整体的规划是体现不同方向的自我表达。这也是展览本身想要体现的一个隐喻——稳。结合前面说到当下的盛世局面,展览中艺术家们强化自我的表达,正是大环境稳定的一种呈现。我们说,唯稳不破,其实不可外破,却宜自破。
展览最后结束于一个全黑的空间,里面安置了10余件灯光影像装置,这个空间也就是刚才说到的展线中的最后一个内容:行为。这二字,囊括了一个人所有能产生的外在体现,换言之就是直观表达。这些作品基本上都是大体量的装置影像,每位艺术家只有一件作品。大致上每一件作品都是以非常自我的一个状态和艺术家周边最亲近或者最习以为常的事物发生关系。空间内没有光源,完全借用作品自身折射产生的光线或者作品自身的亮度来呈现。这是在尝试用一种细节化并且机械化的形式,来阐述一种思维沉淀和回归。
整个展览走到这里,是一个平静的收尾。而再走出这个空间,掀开帘子,遇到光明,这个局,是不是也就破了?
(作者为“2017年度青年艺术100”策展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