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下午,“2018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在保利国际会展中心正式拉开帷幕。从今天起至12日本届文物博览会面向公众开放,观众可通过现场登记方式,免费领取门票入场。

耀州窑瓷器还原宋代民风

本次博览会的最大亮点是以运河线路为主线,将北京、天津、山东、江苏和浙江几个省市的收藏家协会邀请到现场,带来具有地域特色的古玩艺术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我国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窗口,“隋唐大运河古陶瓷馆”也带来了约70件套出土自运河故道的文物,向公众展示昔日的繁荣景象。

隋唐大运河古陶瓷馆馆长丁仰振特别推荐了一个刻有“老虎斗蛐蛐”图景的蛐蛐罐。据介绍,这是上世纪90年代初出土、来自宋代的一件陕西耀州窑:蛐蛐罐的盖上有4个小孔;罐体表面,一只老虎和蛐蛐相对而视,一副决斗在即的架势,“看这刀法,一刀成型,完全没有来回用刀的痕迹,这就说明了功力。”丁仰振介绍,这件作品生动还原了当时的民间文化,“在蛐蛐主人心目中,蛐蛐就像老虎一样威猛,据我所知,这样的题材并不多见。”

罕见“聚宝盆”从美国回流

此次博览会110个展位汇集了来自瑞典、尼泊尔、香港、、北京等地的知名古玩商以及来自辽宁、吉林、黑龙江、广东等10个省市的文物商店,数千件精美器物涉及瓷器、玉器、丝织品、书画等十余个门类。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年一度的文物博览会吸引了不少市民参观。一些外地的收藏爱好者下了火车飞机,甚至提着行李箱就直接赶过来了。在“关海森鉴古沙龙”展位前,一件大型器物吸引了很多人驻足观看:器物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面是一个痕都斯坦玉碗,碗壁最薄处仅有3毫米;上面盖有银镶宝塔式宝盖,“整体造型特别像咱们汉字里的‘宝’字”。古玩行家关海森介绍,这件文物是从美国回流而来,而其背后的故事更为精彩。据关海森研究,玉碗经历了两次“转手”:首次由西亚作为贡品进贡给清宫廷,清廷又将其作为回赠的礼品赏赐给蒙古王公贵族或寺庙。由于是皇家赏赐,所以受赠方倍加珍视,对其再次装潢;于是,在原来的器物上重新设计,对其镶银嵌宝,配制底座以及一个银镶宝塔式宝盖。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镶银嵌宝工艺明显要比玉碗的加工年代晚,“这是一件多次加工再造的重要礼器。”

“天坛艺术馆—吉祥唐卡”展位上色彩艳丽的唐卡也吸引了不少收藏爱好者。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带来的作品涵盖唐卡的“前世今生”:既有来自几百年前的古代唐卡,也有装裱方式与之有所区分的现代唐卡,还有陶瓷与唐卡结合的最新文创产品,“陶瓷唐卡不怕风吹雨淋,让唐卡这一艺术品可以走到室外。”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参展方特意在此次文博会上提供了绘制唐卡的颜料套装,让公众可以亲自感受唐卡千年艳丽不掉色的神奇魅力。

首场惠民拍卖会将举槌

随着文物博览会的开幕,一场特别的拍卖预展也已启动——首场惠民拍卖会将于11月11日14时进行。据活动承办方北京古玩城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建立介绍,这场拍卖会的最大特色就是“惠民”。

据介绍,由于这场拍卖会大部分拍品是从参展商家以及市民手中征集而来,因此价格实惠亲民。据统计,这场拍卖涉及古玩杂项、瓷器玉器等门类,共计270件拍品上拍,部分拍品还将以无底价起拍。相比其他古玩拍卖会,这场拍卖会的保证金只需1000元,“希望有更多人可以参与进来,对文物交易、拍卖规则有更多的了解。”